国务院出台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产品/服务: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8-12-08 14:35
单价:
96.00元/
     
供货总量:
99999
立即询价

(发货期限: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 详细说明
  • 规格参数
  • 联系方式
 一、国务院为何针对装配式建筑密集发文
  从地方到住建部再到国务院,不同层级多次发文,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政府层面比较迫切,甚至有些文件是要求强制性采用装配式。我国建造方式大多仍以现场浇筑为主,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规模化程度较低,与发展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以及先进建造方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出台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事隔不到半个月,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如此高频次针对装配式建筑发布文件是不多见的,这已经发出明确的信号,装配��建筑将迎来应用高潮。这些涉及建筑技术性的文件本来由住建部牵头发布,由更高层级发布文件,说明国家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


  9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新政:


  1、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


  2、提高装配式建筑覆盖面;


  3、实现新建住宅全装修全覆盖。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能环保、提高生产力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就是用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现代化的生产、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产业化就是全行业、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应用,协同推进标准、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维护,以建造方式变革带动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推广装配式须坚持市场主导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然是市场主导原则,其实就无须顶层设计,制度可以顶层设计,技术应由市场决定。任何一项新技术,政府可以推动但不可强制,更不能搞大跃进式运动式的推广,应由市场来选择,适应市场需求,尊重市场规律。别怀疑市场失灵,市场是最敏感的,任何一项技术,只要能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就一定会有旺盛的需求,就有应用的积极性,不用政府推广自然就会��及。


  根据过去的经验,凡是政府力推的技术最后效果都不怎么样,如太阳能技术,技术是好的技术,但因政策利好,给予各种政策优惠,大家一哄而上,反而导致产能过剩,最后谁也活不好,破产倒闭的不在少数。所以,发展装配式建筑,要循序渐进,不可大干快上。因为装配式建筑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把优点抵消,甚至它的优点不能完全覆盖它的缺点。


  三、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1、节能,如PC建筑夹心外墙保温性能优于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内保温,而现浇结构只能做外保温和内保温,无法做夹心保温。


  2、环保,因为大量构件是工厂化生产,减少现场湿作业,减少工地扬尘、噪音、湿作业等污染。


  3、工期短,装配式建筑构件预制,减少现场制作所消耗的时间,从而节省工期。


  4、省周转材料,如叠合板代替楼板底模。


  5、一体化,可以结构装修管线集成化一体化。


  装配式建筑的缺点:


  1、造价高,PC成品价格高,增加运输保管成本,混凝土用量增加,PC构件安装费用增加等导致同样建筑装配式比现浇造价高15%左右。


  2、刚度低,不能用于建筑底部加强部位。


  3、整体性差,抗震性能不如现浇。


  4、接缝难处理,易渗漏。


  5、 开洞开槽难。


  6、定位、放线、标高、留洞等技术要求高。


  坚持分区推进、逐步推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试点先行,一开始不能盲目,可小范围试点,不可大面积推广,不能太激进,毕竟技术还没完全成熟,还不能提质增效。在应用过程中各种共性问题会暴露出来,就要及时调整应用路线,要么回归现浇,要么去解决问题。问题不解决硬着头皮用,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


  四、如何推广实施装配式建筑


  1、健全标准规范体系


  无标准就混乱无序,编制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规范体系,细化装配式建筑防火抗震防灾等各项技术标准,促进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强化建筑材料标准、部品部件标准、工程标准之间的衔接。


  是否有必要修订装配式���筑工程定额等计价依据?装配式建筑是新技术,国内暂时没有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定额标准,供应商承包承报价计价时就很随意甚至很离谱,建设单位感到心中没底,到处询价,迫切地需要政府提供定额标准和透明的信息价。我认为这是落后计划经济的固化思维,应该是要与之挥手告别的。应该让市场决定价格,只要市场竞争充分,市场不���平衡供需,也会让价格趋于合理,价格的波动反映真实的交易价格,而信息价是官方钦定价格,价格信息采集是不完整的,滞后的,有时反而是失真的,甚至是虚高的,对业主并不一定有利。


  制订建立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和方法,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评价体系。


  2、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


  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部品标准化乃装配式建筑之魂,只有标准化才能进行批量生产,边际成本才能下降,而个性化定制成本居高不下,导致装配式建筑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难度。要从设���源头上PC 部品通用化,像普通商品进行工业化生产和库存,而不一定订单式生产,需求方也无需下单可随时直接购买,减少从订单到制作到发货之间的时间,加快施工进度。装配式建筑进度提前是最大效益,可以减少财务成本,减少机械设备和周围材料租赁费用,如能覆盖增加的造价,那么,装配式建筑不能实现绿色节能环保,而且能提高经济效益。


  部品通用化与建筑个性化并不矛盾对立,可以通过标准部品的不同组合实现空间布局灵活多样,建筑立面丰富美观,不会千篇一律。


  建筑设计要求简单、规则,避免刚度突变和承载力分布不均;宜采用大空间的平面布局方式;遵循统一标准及模数化设计原则;优先采用叠合楼板;楼板与楼板之间,楼板与墙体之间采用混凝土后浇保证整体性。


  结构设计应遵循���力合理、连接简单、施工方便、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平面布置及构造应符合抗震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承重墙、柱等竖向构件宜上下连续。


  建筑节能设计宜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穿透保温材料的连接件,宜采用玻璃纤维、PC等非金属材料;外墙与梁、板、柱相连时,连接处保持墙体保温的连续性;避免形成冷桥,产生内部结露。


  机电管线进行综合设计,公共部分宜采用架空;预留沟、槽、孔、洞的位置遵循结构设计模数网格;卫生间宜采用同层排水;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等考虑建筑一体化,做好预留;给水、采暖水平管暗敷于地面垫层中;电气水平管线暗敷于结构楼板叠合层。


  3、优化部品部件生产


  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优化物流管理,合理组织配送。提高自动���和柔性加工技术水平。简而言之,就是按照工厂化流水线机械化信息化等现代大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提高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


  4、提升装配施工水平


  鼓励企业创新施工组织方式,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总结编制施工工法,提高装配施工技能。


  装配式建筑推广难造价高是一个方面,技术不成熟更是重要原因。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质量是让人忧虑的,并没有大的进步。建筑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者以农民工为主体,即使是技术管理人员也大都是农民工身份,这里并没有任何歧视农民工的意思,而是分析在这种对农民工歧视的制度下不利于整体提升建造水准,既无技术恒心,也缺乏工匠精神,中国建筑简直就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现浇要求不高尚且如此,装配式���筑技术要求高,建造精度高,笔者担心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是否能跟得上,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力量。


  5、推进建筑全装修


  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积极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模式,促进整体厨卫、轻质隔墙等材料、产品和设备管线集成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倡导菜单式全装修,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不管是现浇还是装配式,将来毛坯房交付的会越来越少,国外都是精装修交付,毛坯房属于半成品,必然带来装修扰民等问题。装配式建筑更应该需要装修交付,否则,野蛮装修,随意砸墙,到处开洞,装配式建筑承受不了,轻则影响质量,重则降低抗震性能影响结构安全。


  6、推广绿色建材


  开发应用品质优良、节能环保、功能良好的新型建筑材料,鼓励装饰与保温隔热材料一体化应用。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新材料未必都是好的,毕竟未经时间的考验;旧材料未必都是要淘汰的,有的可能更可靠。


  7、推行工程总承包


  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国要与国际接轨,应该实施设计施工一体,减少专业分包。总承包制更便于全过程全方位的协调。


 ��8、加大政策支持


  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符合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规划审批、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财政金融等相关政策措施。政府投资工程要带头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装配式建筑“走出去”。政策支持、退税补贴等政策性优惠奖励都属于行政干预,不符合市场化原则,偏离技术成果市场化转化路径,易导致技术的过度应用和泡沫化倾向。

您可以通过以下类目找到类似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B2B China,中策,中策贸易,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醒: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